世界艾滋病日
2024年12月1日是第37個“世界艾滋病日”,我國今年宣傳活動主題為“社會共治,終結艾滋,共享健康”(英文主題為“Take the rights path”),旨在號召政府、部門、單位、個人等各方行動起來,共同擔起防艾責任,昂首邁向2030年終結艾滋病公共衛生威脅的目標,形成強大合力,共建健康中國,共享健康成果。
艾滋病又稱獲得性免疫缺陷綜合癥(AIDS),是人類免疫缺陷病毒HIV入侵人體后引起的嚴重傳染病。
艾滋病具有傳播迅速,發病緩慢,病死率高的特點,病人及HIV攜帶者都是傳染源,人群普遍易感。
艾滋病的癥狀
HIV感染者要經過數年、甚至長達10年或更長的潛伏期后才會發展成艾滋病病人,因機體抵抗力極度下降會出現多種感染,如帶狀皰疹、口腔霉菌感染、肺結核,特殊病原微生物引起的腸炎、肺炎、腦炎,念珠菌、肺孢子蟲等多種病原體引起的嚴重感染等,后期常常發生惡性腫瘤,并發生長期消耗,以至全身衰竭而死亡。
艾滋病的傳播途徑
性傳播
在沒有采取保護措施前提下,與已感染艾滋病病毒的同性或異性發生性交,并伴有體液的交換,是艾滋病病毒的主要傳播方式。目前,全球2/3以上的感染者是通過性接觸而感染的。
母嬰傳播
也稱圍產期傳播,即感染了HIV的母親在產前、分娩過程中及產后不久將HIV傳染給了胎兒或嬰兒。可通過胎盤,或分娩時通過產道,也可通過哺乳傳染。
血液傳播
? ? ???①輸入污染了HIV的血液或血液制品;
?????? ②靜脈藥癮者共用受HIV污染的、未消毒的針頭及注射器;
?????? ③共用其他醫療器械或生活用具(如與感染者共用牙刷、剃刀)也可能經破損處傳染,但罕見。
?????? ④注射器和針頭消毒不徹底或不消毒,特別是兒童預防注射未做到一人一針一管危險更大。
艾滋病認識的誤區
誤區1:感染HIV病毒就是患艾滋病
誤區2:蚊蟲叮咬會傳播HIV
艾滋病的傳播只有三條途徑:性傳播、血液傳播、母嬰傳播。脫離人體的艾滋病毒很脆弱,因此以下日常行為不會傳染HIV:
(1)握手、擁抱、親吻等禮節性接觸;
(2)使用公共設施,如廁所、游泳池、浴池、公共汽車等;
(3)蚊子、蒼蠅、蟑螂等昆蟲叮咬。
誤區3:安全套防不住HIV
有證據表明,男用乳膠安全套對艾滋病毒及其他性傳播感染的防護率達85%以上。質量好,正規廠家生產的安全套,完全可以有效隔絕病毒、大幅降低性行為的危險性。
誤區4:雙方都是HIV攜帶者性生活安全
如果雙方都是HIV病毒攜帶者,那也并不意味著就可以有無保護的性行為了。避孕套可以避免感染其他性傳播疾病以及其他類型的HIV病毒。艾滋病病毒變異性很強,病毒與病毒之間如果發生重組,可能會帶來更大危害。
誤區5:HIV感染者不能要孩子
研究表明,有效的干預措施能使艾滋病母嬰傳播率降低到5%以下,在部分發達國家,艾滋病母嬰傳播率已降至2%以下。
感染HIV的孕婦如果與醫生積極配合,采用正確的藥物和治療,幫助胎兒抵御HIV,可以有效降低病毒的傳遞。
不過需要注意的是,艾滋病毒感染者用母乳哺育可能會將HIV傳染給孩子。
誤區6:一旦感染艾滋病毒,剩下的日子就不多了
不同的艾滋病毒感染者的潛伏期不同。有些可能會在短短數月內發病,而有些人卻能攜帶HIV生活數十年,甚至達到預期壽命。
謹遵醫囑,堅持有效治療,艾滋病毒在體內的發展可以放緩,延緩發病時間,有效延長感染者壽命。
誤區7:同性戀=艾滋病
艾滋病確實在部分男男同性戀中較為流行,原因是男男性行為的特性更易導致黏膜破損和病毒傳播。
但同性戀不等于艾滋病,同性戀本身與艾滋病傳播并無關聯。而對同性戀的過分恐懼和排斥反而會加大同性戀者的隱蔽性,增加防治艾滋病的難度。
誤區8:高危行為后沒辦法預防感染艾滋病
HIV屬于逆轉錄病毒,從“經過黏膜、創傷等處進入人體血液”,到“構成HIV傳染”,需要經過7個進程,中止這7個進程中的某一步,就能防止構成HIV傳染。
凡是接觸了HIV感染者的血液、生殖道分泌物或與其共用注射器、針頭等的人員,應盡早預防用藥。目前,有效的阻斷時機應為高危行為后72小時,越早越好。當然,別把阻斷藥當“事后避孕藥”。
艾滋病的預防
預防艾滋病的“三道防線”
防線一:預防經血液傳播
?????? ●嚴禁吸毒,不與他人共用注射器。
?????? ●不擅自輸血和使用血制品,要在醫生的指導下使用。
?????? ●不要借用或共用牙刷、剃須刀、刮臉刀等個人用品。???????
●暴露后預防應當在發生疑似感染行為后的72小時之內服用阻斷藥,服藥越早,阻斷效果越好。需堅持服用28天。
愛是生命的源泉,預防是健康的關鍵。世界艾滋病日,讓我們攜手遠離艾滋,珍愛生命,共同守護健康未來。